游客正常停車被打 和稀泥式調解不能糊住法律底線

來源:  江南都市報     |    日期:  2025年06月11日     |    制作:  肖琳琪     |    新聞熱線:  0791-86849110

 

  漫畫/林智浩

  ◎本報全媒體評論員 陳陽

  近日,江蘇游客到安徽涇縣桃花潭鎮(zhèn)旅游時,因停車事宜引發(fā)糾紛被打引發(fā)關注。6月8日,安徽涇縣聯合調查組發(fā)布通報,3人被行拘、5人被追責,涉事土菜館被責令停業(yè)整頓。

  根據通報內容,不難還原事情經過。游客在攜妻女旅游時將車停在餐館門口的公共停車位上,結果遭遇無理要求“不用餐不得停車”,進而雙方發(fā)生肢體沖突,經營戶等多人對游客“拳腳相加”。事情發(fā)生在4A級景區(qū)附近,商戶將公共停車位“私有化”的霸道行為不僅是道德問題,更涉嫌違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中關于公平交易和自主選擇權的規(guī)定。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,民警趕到現場后,簡單了解情況便聯系救護車將傷者送醫(yī),之后主持調解,給出的調處意見竟是“各自承擔醫(yī)藥費”,商家向游客“賠禮道歉并支付500元誤工費”。

  此番“各打五十大板”的和稀泥式調解,撩撥著公眾的神經。不考慮事情起因、影響,試圖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,卻忽視了法律應有的嚴肅性和權威性。如果違法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處,反而通過調解得到某種程度的“諒解”或“補償”,那么這種行為就可能被縱容和效仿。這不僅無法起到警示作用,反而可能助長不良風氣的蔓延。

  初次處理結果經過網絡曝光后,聯合調查組深入調查,從最初的500元誤工費賠償到開啟“全縣整治”,教訓不可謂不深刻。復盤整件事,商戶侵犯游客權益的囂張氣焰從何而來?初次調解結果是否存在職能部門拉偏架、捂蓋子的想法?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地方是否還存在?

  在旅游市場競爭愈發(fā)激烈的當下,各地都在絞盡腦汁吸引游客。突發(fā)事件的發(fā)生,考驗著當地政府處理問題的能力。文旅行業(yè)寵粉從來都不停留在宣傳口號中,害群之馬的行為,不僅違反法律法規(guī),還與地方文旅發(fā)展背道而馳。

  唯有對侵犯游客權益行為零容忍,讓不法商家付出代價,拒絕和稀泥式處理,方能轉“危”為“機”,在守住法律底線的同時,以口碑贏得市場。

  值班編輯:傅藍天

  值班審核:周艷華

  值班編委:鄒文彪



一鍵分享